Osteogenesis (造骨作用)


造骨作用分成兩種形式,Intramembranous offication(膜內骨化)以及Endomembranous offication(軟骨內骨化)

一、Intramembranous offication(膜內骨化)

  1. 間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聚集於骨發育區之纖維膜上。

  2. 當微生物在此大量形成,間胚層細胞逐漸分化成osteoblast(造骨細胞)。

  3. osteoblast在纖維膜內進行骨化,分泌骨基質(以 collagan,纖維蛋白為主)。

  4. 骨基質大量產生且鈣鹽沉積至骨基質而逐漸鈣化,形成不規則小骨片(骨針,spindle);持續骨化使骨針互相連接形成骨樑(trabecula)。

  5. 鈣化骨基質沿著osteoblast及其突起之周圍沉積,形成骨小腔與骨小管。

  6. osteoblast一旦被鈣化基質包圍後即變成骨細胞(osteocyte),

  7. 血管組織在海綿骨脂骨樑腔隙中構成紅骨髓。

  8. 膜內骨化主要於扁骨中進行。

二、Endomembranous offication(軟骨內骨化)

  1. 長骨骨化時,骨幹中央軟骨膜進行軟骨內骨化,形成骨膜骨圍繞於軟骨之外,取代軟骨環。

  2. 軟骨細胞經間質性及增添性生長而逐漸肥大,細胞間質亦逐漸鈣化使chondrocyte(軟骨細胞)無法獲得營養而死亡。

  3. 富含微血管之軟骨組織產生骨膜芽侵蝕骨環並侵入已鈣化之軟骨基質,進行分解與吸收,形成不規則腔隙(初級骨髓腔),此處稱為初級骨化中心

  4. 部分osteoblasts在軟骨基質外產生骨基質,再經鈣化形成海綿狀骨,並在骨軸兩端推進。
    過程中,骨母細胞排列於海綿骨內縱走腔隙表面,向內堆積鈣化之骨基質,形成原始哈佛氏系統,再經骨質重建形成哈佛氏系統。

  5. 約在動物出生後,長骨兩端骨骺區內軟骨亦增加,鈣化後被骨膜芽侵入形成次及骨化中心並向周邊擴展。

  6. 性成熟後,骨骺板逐漸被硬骨取代。

Epiphyseal plate(骨骺板)
為一透明軟骨(hyaline cartilage),位於長骨兩端的骨幹與骨骺間(metaphysis)。
位於小孩、青少年的長骨中,成人之骨骺板停止生長,被骨骺線取代。


Author: Hung-Lin, Chen
Reprint policy: 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are used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CC BY 4.0 reprint policy. If reproduced, please indicate source Hung-Lin, Chen !
 Previous
「捍衛 生命 史匹拉」 讀後感想 「捍衛 生命 史匹拉」 讀後感想
這本書的作者是Peter Singer(動物權利的哲學家) 他為亨利 史匹拉這個人物寫了這本傳記 這個人光是出生背景就很特別,出生於歐洲,爸媽的國籍又不同,長大的過程中,也不算是個一般的小家庭,可以說是為獨立的小孩。
2017-01-30
Next 
脆蛋與涼蛋 脆蛋與涼蛋
水禽與雞在孵蛋過程中最大的差異在涼蛋及噴水(脆蛋)。
2017-01-24
  TOC